印度传奇诗人泰戈尔曾说:“如果通过这次访问,中国能走近印度,印度能走近中国,不是为了政治或商业目的,而是为了无私的人类之爱配资股配资,那么我将认为自己是幸运的”。在泰戈尔访华一个世纪后,中印关系正处于转折点。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。不久前,印度外长苏杰生也访问了北京。
随着中印都在国际舞台上寻求更多战略自主和代表权,美国传统派似乎越来越难以应对一个多极化世界秩序。然而,中印关系不应主要通过与美国的关系来审视。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和全球南方的关键支柱,两国之间存在巨大合作空间。
深化贸易和紧密整合的供应链前景值得关注。近年来,印度被塑造成可替代中国的制造业目的地。这类观点忽视了两国间显著的贸易互补性。中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,尤其在先进制造业领域,如机器人、电动汽车和光伏等;而印度在有机化学品和部分金属制造方面具备优势。在贸易壁垒不断加剧的时代,北京和新德里可以通过相互降低准入壁垒为彼此企业创造巨大利益。尽管两国政治制度存在差异,双方都热衷于推动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。两国均已深度嵌入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合作等机制。
通往两国关系缓和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。中印在悠久历史中有着丰富的交流,但两国民众之间被高耸的山脉隔开,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,更是象征性的,体现在相互认知与信任层面。如果中印真正希望重启关系,应借助次国家实体,如印度各邦和中国各省或自治区,加强商业、科技、教育和社会文化关系。这种做法或许能带来更多互动。
面对美国采取的不可预测的做法,中国和印度正悄然且谨慎地加强关系,从恢复直航谈判到一系列高级别双边访问。去年10月,中印双方就在喜马拉雅地区有争议的边界巡逻达成协议配资股配资,缓解了对双边关系造成冲击的紧张。最近几周,印美关系因美国对印度加征高关税而出现新的紧张,这对印中关系的改善也起到了助推作用。中印已同意恢复直航,并正讨论降低贸易壁垒,包括重新开放喜马拉雅山脉边境口岸的贸易。尽管边贸仅占上个财年双边贸易额的一小部分,但其恢复被视为两国朝着经济关系正常化迈出的象征性一步。印度的政府智库提议放宽对华投资规则——这是两国经济往来可能发生转变的又一迹象。
富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